<
    苏曳道:“我在这边搞七省盟约,和朝廷分庭抗礼,为伦敦的阿尔伯特亲王助力政治声势。而作为回报,他派遣大英帝国王储,还有乔治王子来见证七省盟约的签约仪式。”

    “而且,大英帝国王室特使,也会在七省经济合作体中签字。”

    大英帝国王储?!

    曾国藩再一次感觉到微微的颤栗。

    苏曳……竟然把这个世界最强帝国的王储请来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大英帝国的强大,但曾国藩还是知道的。

    真正的天下第一,天下至尊。

    曾国藩颤抖道:“你是如何赶额尔金伯爵下台的?”

    苏曳道:“大英帝国王储在我的船上,我去挑衅额尔金伯爵,让他炮击我的战舰,他照做了。王储受伤,我们拍下照片。如果他不妥协,他炮击王储的照片,就会传遍整个欧洲,届时后果不堪设想,他甚至会失去传承了几百年的爵位,失去一切权势。”

    苏曳的口气非常平淡。

    但是在曾国藩的耳中,却震耳欲聋。

    足足好一会儿,他问道:“这是你个人的计划?还是大英帝国王室也同意的。”

    苏曳道:“大英帝国王室同意的。”

    这里苏曳没有说明白,阿尔伯特亲王只是让乔治王子来冒险,绝对没有让爱德华王储来冒险。

    但这种细节,就没有必要和曾国藩说了。

    曾国藩是政治高手,当然明白此事的惊人分量。

    完全没有想到,大英帝国王室在这件事上卷入如此之深。

    这代表了什么?

    大英帝国王室的强烈意志。

    说得再直接一些,甚至可以看为大英帝国王室扶持苏曳的意志。

    曾国藩道:“如果我不答应,你打算怎么办?”

    苏曳道:“不怎么办,只能是七省盟约,变成四省盟约。”

    曾国藩道:“然后呢?”

    苏曳道:“然后,从我的本子里面彻底划去曾国藩,骆秉章,李续宾等人的名字。”

    苏曳的口气依旧很平淡,没有发出威胁。

    但,这就是严厉的威胁。

    你怕得罪皇帝,那你不怕得罪我吗?

    当然,现在皇帝至高无上。

    而我苏曳,什么官职都没有了。

    曾国藩立刻权衡,他能不能承受得罪苏曳的风险?

    但,不管从哪个方向,他好像都能承受。

    只是有一点,他不能承受。

    额尔金伯爵离开中国了,而爱德华王储就在苏曳那边,那么苏曳是不能能封杀大英帝国和湘军的武器贸易?

    其实,苏曳做不到。

    因为,现在大英帝国战争派还是占绝对优势地位的。他们依旧会选择卖武器给湘军,给太平军的。

    甚至就算是大英帝国王室,也根本不会阻止这贸易。

    但是在曾国藩看来,却不是这样。王储和乔治王子都在苏曳那边,这听上去太惊人了。

    给人感觉,苏曳就仿佛掌握了大英帝国在东方的某种大权一样。他不想狐假虎威,但是有些时候也没法子。

    足足好一会儿,曾国藩道:“苏曳大人,你我有过仇怨,但很快就付之一笑了。所以你我二人,也算相知。如果我想要让你用一句话来说服我,你会用哪一句话?”

    苏曳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皇帝快死了!”

    这话依旧很轻,甚至都被山脚下的滔滔江水淹没了。

    但对于曾国藩来说,依旧如同雷霆一般,震得他耳朵轰隆隆作响。

    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句话,曾国藩肯定呲之以鼻。

    皇帝才二十几岁而已,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再活个十几二十年根本没有问题。

    但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苏曳。

    此人刚刚把额尔金伯爵赶下台了。

    这个人刚刚把大英帝国王储邀请来中国访问了。

    当然,曾国藩还有很大的疑问。

    比如,就算皇帝死了又怎么样?

    现在整个朝廷都是你的敌人,换一个皇帝上来,依旧会打压你。

    你在朝中,根本没有盟友了。

    但苏曳的潜台词他却是明白的。

    现在皇帝在位,你曾国藩想要站位皇帝那边。

    那未来皇帝死了,我苏曳进入中枢后呢?你是不是要为今天的站队付出代价?

    所以曾国藩猛然地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淡然的选择。

    而是关乎生死的抉择。

    甚至有一种感觉,你是选择现在,还是选择未来?

    曾国藩忽然道:“苏曳大人,我可以去拜访王储吗?”

    苏曳道:“当然。”

    这句话其实显得有些小人了。

    你是担心我苏曳胡吹大气,所以要验证一下对吗?

    但苏曳却不觉得有什么。

    然后,两人便要离开黄鹤楼。

    忽然,曾国藩道:“苏曳阿哥,难得登上一次黄鹤楼,你不写首诗吗?”

    苏曳想了一会儿道:“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个时候,拿出这首词,就非常恰当了。

    不抄则以,一抄就是气势磅礴。

    曾国藩一愕,道:“好词,好词!”

    ……

    接下来,曾国藩和苏曳乘船离开武昌,前往九江。

    在苏曳的引荐下,曾国藩和爱德华王储,乔治王子进行了会面。

    巴厦礼作为翻译。

    甚至,苏曳都故意不在场。

    曾国藩拐弯抹角地询问大英帝国王室对大清的立场,对苏曳的立场。

    爱德华王储很叛逆,很年轻,但这个时候的回答,也算是滴水不漏。

    毕竟,人家只是性格野,但还是很聪明的。

    但是……巴厦礼的翻译,却漏得厉害。

    “我的母亲,也就是大英帝国的女王陛下觉得一个腐朽保守的大清领袖是不符合大英帝国的期望的。一个开明的领袖,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也符合整个世界的利益。”

    靠,这种话也就只有你巴厦礼敢瞎翻译了。

    这句话听上去像什么?

    大英帝国的孤注一掷要扶持苏曳上位。

    曾国藩问道:“那么在贵国眼中,苏曳大人是一个开明的领袖吗?”

    巴厦礼翻译道:“那在贵国眼中,苏曳爵士是一个开明的政治者吗?”

    爱德华点头道:“当然,当然,苏曳大人是我见过最开明的东方贵族,完全不敢想象,不可思议。”

    巴厦礼翻译:“当然,当然,苏曳大人是我们见过最开明的政治领袖,由他带领中国,是最好的结果。”

    曾国藩不懂英语,但是却能看得出爱德华王储的口气。

    甚至inconceivable和of course的英语,他还略懂,因为长期和洋人贸易,而且英国人也派过使者和他接触过。

    这个爱德华王储看上去对苏曳非常推崇啊,这也代表了大英帝国王室的立场啊。

    曾国藩道:“大英帝国对苏曳大人的支持,将会到何等地步?”

    巴厦礼翻译:“王储殿下,您如何看待中英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爱德华王储道:“中英之间的关系非常危险,接下来可能会走到战争的边缘。”

    巴厦礼翻译道:“大英帝国将竭尽全力支持苏曳大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曾国藩顿时吓了一大跳。

    因为war这个词,他也是听得懂了的,所以他没觉得巴厦礼在瞎翻译。

    不过呢?

    巴厦礼爵士对中国国情不够了解,他其实翻译得稍稍过火了。

    但这种过火,此时效果还是很好的。

    曾国藩怕皇帝,但曾国藩也怕洋人。

    接着,曾国藩起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