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的江西巡抚被苏曳抢了,而苏曳下台之后,沈葆桢又接替了上去。

    湘军的李续宾后来者居上,成为了安徽巡抚,甚至不太算是湘军的李鸿章成为了江苏巡抚,唯独他胡林翼,这个曾经湘军的二把手,依旧是江西布政使。

    因为湘军需要一个大员在南昌,占领除九江之外的所有地盘。

    如今苏曳一跃进入了中枢,而胡林翼依旧困守在南昌。

    “没什么。”胡林翼道:“不过苏相,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情。”

    苏曳道:“胡公请讲。”

    胡林翼道:“就算湘军接下来有什么让苏相不高兴的地方,未来还请苏相留下一丝情面。”

    苏曳沉默了一会儿道:“好。”

    接着,胡林翼问道:“九江钢铁厂落成典礼,曾涤生去了吗?”

    苏曳摇头道:“没有。”

    曾国藩的这个举动,算得上是非常无礼了。

    原因是之前政事堂专门斥责了曾国藩,说他忤逆朝廷意志,私自停止了安庆之战,命令他继续攻打安庆。

    历史上,湘军此时早已经把安庆攻打下来了。

    但是上次苏曳率军北上,中枢有分裂危机的时候,曾国藩就停止了安庆之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而且这段时间,他和洋人之间的交易与日俱增,扩军的速度比起以前更快。

    “唉!”胡林翼一声叹息。

    苏曳道:“胡公也不用多想,虽然你一直是湘军的一份子,但到了关键时刻,你是你,曾国藩是曾国藩。”

    胡林翼道:“苏相。”

    苏曳道:“您说。”

    胡林翼道:“要不然临死之前,我再向您提一个具体一点的要求?”

    苏曳道:“好。”

    胡林翼道:“您去和曾国藩谈一谈?”

    苏曳道:“其实,我一直在九江等着他来。”

    胡林翼道:“是我冒昧了。”

    ……

    苏曳终究还是去了扬州。

    两个人乘坐在瘦西湖游船之上,泛舟而谈。

    “曾公,最近一两年,发逆大量地招揽了捻军,单纯军队数量越来越多了。”苏曳道。

    曾国藩道:“所以,我这边一直在招兵,一直在购买武器,只不过财政困难,有些难以为继,还请中枢早日将亏欠的军饷拨下来。”

    你湘军已经扩军多少了?

    足足十几万大军了吧?

    还不满足?还不去打安庆?

    但曾国藩这一句话,直接把后面的话也噎住了。

    然后,苏曳道:“关于裁撤八旗军,曾公如何看?”

    曾国藩道:“八旗军孱弱,确实让天下臣民失望。但是大清以八旗定天下,八旗军乃是国本,一下子裁撤了,对于战斗力,对于财政或许有益。但是对于人心,对于政治,确实远远弊大于利,太过于颠覆了。”

    呵呵。

    如果是一个旗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完全不奇怪。

    但你一个汉人大臣说这样话?是不是不太合适?

    苏曳道:“也就是说,曾公不愿意上奏,赞同裁撤八旗军了是吗?”

    曾国藩道:“我这边,需要斟酌。”

    话不投机半句多,接下来便不欢而散了。

    苏曳离开扬州。

    李鸿章前来拜见曾国藩。

    “老师,他此时身在中枢,我们这样和他顶着干好吗?”

    曾国藩道:“那你觉得呢?”

    李鸿章道:“老师,你觉得此人未来如何?”

    曾国藩道:“此人魄力,手段皆是上等,但是做事太操切了,太凶狠了,终有一日会遭到反噬。”

    李鸿章道:“但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应该支持他裁撤八旗军啊,这样才能彻底引爆局势。”

    曾国藩道:“心中赞同是一回事,但表态赞同,又是一回事。”

    另外,曾国藩心中有一个秘密,没有和任何人提起半句。

    ……

    此时,京城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了。

    尽管苏曳和两宫太后商议过,关于裁撤八旗军一事,不能公开辩论。

    更加不能让朝廷和地方官员公开表态。

    因为至少在这个时间段,这件事情无法辩论。

    八旗军是国本,这是目前清廷的政治正确。

    谁也不敢否定这一点。

    就算有识之士觉得裁撤八旗军利大于弊,但是谁敢说出来?

    所以,支持的人只敢装死。

    但是,这却阻止不了很多官员上奏折。

    一开始是在京的旗人官员上奏折,坚决反对苏曳的裁撤八旗军新政。

    后来这个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地方的很多官员,也跟着纷纷上奏折。

    所以,每天进入政事堂的奏章越来越多。

    都是反对裁撤八旗军的。

    政事堂依旧完全压下来。

    朝堂之上,只要有官员想要讨论这件事情,立刻有人叫停。

    总之,就是不许讨论。

    但是日积月累,这些奏章完全堆积如山了。

    两宫太后也赶到莫大的压力。

    不计其数的旗人官员,都想要一个结果,让两宫太后亲口承认,绝对不会裁撤八旗军。

    永远不再提这个恶政。

    并且下旨申斥苏曳。

    两宫太后内心也不愿意裁撤八旗军,但是她们也答应过苏曳,绝对不能公开表态说不裁撤了。

    接着,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进京。

    总理大臣桂良当堂申斥俄国军队非法进入黑龙江,请立刻退去。

    俄国公使表示,那是因为苏曳这个总理大臣,不愿意执行之前的条约,所以必要的时候,俄国人只能用武力手段解决。

    “太后娘娘,皇帝陛下,我们已经在西伯利亚集结了足够多的军队,只要俄皇一声令下,这些大军就可以为我国争取该得的利益。”

    美国公使道:“太后娘娘,皇帝陛下,我们的联合舰队就在长江口,苏曳的长江舰队蛮横无理地当着不让我们进入。我们的耐心已经要耗尽了,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朝廷官员震惊,这……这不是刚刚才打完吗?

    怎么又要打了?

    因为大部分朝廷官员也沉浸在中枢的斗争中,对于外部忽视了。

    没有想到,美国、俄国直接发出了战争威胁。

    俄国公使道:“贵国的太后和皇帝陛下,您想要阻止战争的话,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表示出一个诚意。”

    恭亲王奕讠斤道:“什么诚意?”

    俄国公使道:“罢免苏曳这个总理大臣。”

    顿时,朝廷的许多官员心中错愕。

    苏曳这个总理大臣,才仅仅做了几个月啊,如果罢免了,那颜面何存?

    不过天下臣民对这个新衙门抱有了巨大的期待,希望他们获得外交胜利。

    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外交胜利没有来,反而又要引来了战争?

    奕讠斤道:“贵使慎言,这是我国内政。”

    俄国公使道:“太后和皇上,贵国成立这个总理衙门,不就是主要和我们四国打交道吗?按说根据条约,四国公使早就应该进京递交国书了。但我可以说,你们不用等了。”

    “只要一日不罢免苏曳,一日不换新的总理大臣,我们是绝对不会递交国书的,我们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个总理衙门的。”

    美国公使道:“另外,我想要转告英法美俄四国的共同意志,请你们立刻撤走在长江口的舰队,请你们立刻罢免苏曳,否则我们的联合舰队就会直接开火。”

    俄国公使道:“我们在北边的陆军,也会直接南下。”

    慈禧太后道:“这,这算是战争通牒吗?”

    对于这一幕,清廷的很多官员太熟悉了。

    当时英国人就是这样来到朝堂之上,发出了最后通牒。

    清廷没有当一回事,然后战争就爆发了。

    然后,大清遭到了耻辱性的失败,甚至导致了先帝之死。